元、明、清时,句容县通德乡,也就是后来的石狮乡的朱家巷,是句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家边行政村戴家边村附近的小自然村,这里就是朱元璋的祖籍所在地。 朱元璋画像 那为什么说“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”呢?据《二十五史》和吴晗的《朱元璋传》上都承认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,在南京阅江楼内的明代帝王介绍,也是说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。祖籍,一般说的是祖父的出生地,所以说,正史和专家学者的判断是有历史根据的。 朱氏族谱 句容盛传一首民谣:“句容蛮,句容蛮,提到句容就胆寒,小小的神仙张邋遢,大大的状元李春芳,阳间皇帝朱洪武,阴间皇帝张嗣山。”据长期民间调查,句容数百年来众口一词地的说朱元障的祖籍在句容,并留下了很多关于朱元璋在句容的传说。不仅如此,地方史志也有很确切的记载。 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朱元璋率师驻兵太平,“为念先考君尝言世为朱巷人,家族俱存,平日每有乡土之念,即访求故乡宗族之所”,于是调兵取句容。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府(南京),句容朱家巷举族父兄昆弟40余人奔至应天,朱元璋才第一次与故乡朱氏族人叙长幼之礼,行亲睦之道。1363年,朱元璋遵从旧典,到句容朱家巷“祗谒先垄,焚香告祭”,并立石句容,名《朱氏世德之碑》。在其自撰的碑文中,朱元璋称“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,地名朱巷,在通德乡。”根据碑文记载,朱元璋五世祖朱仲八、高祖朱百六、曾祖朱四九三代,生卒倶在句容,历世墓在朱巷。元初,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列为淘金户,“金非土产,市于他方”,由于赔纳不起,索性丢弃了房屋田产,于元至元二十六年( 1289年)带着12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和8 岁的小儿子朱五四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,迁到了泗州盱眙垦荒,置田置产。 因为朱元璋的祖籍在句容,曾祖父以上几代均安葬在句容朱家巷,所以在他的祖籍地石狮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。20世纪80年代,石狮的周贤毫老人就讲起过他寻祖坟的一段故事。朱元璋母亲活着的时候,就常对他说:“咱们家的祖籍在句容朱家巷。”等他当上皇帝后,就带着大臣来句容朱家巷寻祖坟。他们走到一个山岗上,只见一座坟又高又大,葬的地力又好,朱元璋想,这个坟山这么大,风水又好,会不会是我祖上的坟呢?他越看越像,就令随从在坟前摆上供品祭物,谁知朱元璋第一个头一磕,坟就有了裂缝,第二个头一磕,裂缝更大,磕第三个头时,坟山就陷下去三尺。因为这不是他的祖坟,就没有这个福,受不了真龙天子的叩拜。大臣刘基说:“你是皇帝,既拜过这个墓了,就把这座山命名为‘皇墓岗’吧。”随从当即就在山岗上立了座石碑,上刻“皇墓岗”。时间长了,人们把这个地方喊白了,就变成了“王墓岗”。到现在为止,句容还有王墓岗的地名。 事实上,明洪武十七年( 1384年),朱元璋下令在盱眙杨家墩营建明祖陵,以祭德祖、懿祖,而句容碑墓俱停。明洪武初年以前,句容因系朱元璋祖乡所在颇受重视,自从明祖陵建成后,句容便开始遭到冷落,但不能改变其祖籍在句容的历史事实。 事隔约150年后,在明嘉靖年间,由于追祖先发祥地以行祭礼,句容作为明太祖祖籍一事被再次提起,受到重视。清乾隆《句容县志》就记载了这段历史:明嘉靖十一年( 1532年), 时任江西巡抚都御史的句容人王炜上书嘉靖皇帝,说句容乃皇上祖籍,其事载于圣祖碑文中,乞加崇封。于是嘉靖皇帝便命南京礼部侍郎崔铣、巡抚都御史夏邦谟、巡按御史刘良卿、提学御史冯天御前往句容实地考察。考察人员到了句容通德乡,当时的朱家巷已是一片遗址,遍地荆棘,并无丘垅石碑。四位官员向嘉靖皇帝汇报了勘察结果,嘉靖皇帝因道:“既无实迹,且罢。” 朱氏族谱·县志记载 虽然朱家巷从明中期就开始就已是一片废墟了,但句容的文物工作者还是找到了一些遗迹,在句容市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早期的汉白玉石刻,上面雕有两条龙纹,用料之精美,刻功之细腻,确系明代皇家所有。 遗址西去200米有—条河流,发源于秦淮河的源头——宝华山,自宝华山经黄梅桥蜿蜒至石狮朱家巷遗址旁,宝华山自古以来一直产金,此河中多沙且含金,只是含量较少,此情和《朱氏世德之碑》中所述淘金一事颇为吻合。 站在河边,仿佛看到了朱元璋祖父朱初一淘金的身影,慨叹金子实在难淘,只好背井离乡,不然,朱元璋将从句容创立他的丰功伟绩,朱家巷的命运也将会被改写。 确认!朱元璋祖籍镇江句容“朱家巷” 虽然《朱氏家乘》没有提到本宗与朱元璋的关系,但所记姓氏、时代、迁徙途经、辈分、封赐等,这些环节已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证据链: 证据一、《明史》“先世家沛,徙句容”。《朱氏世德之碑》“本宗朱氏,出自金陵之句容,地名朱家巷,在通德乡”。《朱氏家乘》(大德元年丁酉春原叙),迁句容一世名朱期昌,排行五,家族排行第十九,宣和七年(1125年)生,“始祖一九公原徐州沛县因罹贼兵犯顺中云扰,公随宋高宗南渡建康,始居句容之上容乡,继迁赤山西百丈圩居焉,此即我朱巷之由来也。始祖之来,其地曾有七姓,曰王,曰张。曰樊,曰李,曰戚,曰笪,曰方,今唯有方氏尚留一线,余皆灭亡矣。”朱期昌“公殳母早丧,葬故土徐州沛县城南祖茔王家园,上有四兄,长曰期安,次曰期宁,三曰期泰,四曰期隆,因罹兵乱失散无考。公年二十四同妻王氏南渡至建康府次畿上容乡,继迁临泉乡,即今江宁府句容县百丈圩通德乡九图朱巷村”。另载:“我朱氏发源徐州之沛邑,徙居句曲之绛岩。” 朱氏从徐州沛县迁句容,已一目了然,当时的“通德乡九图朱巷村”在“赤山西百丈圩”,即今郭庄镇庄里行政村朱巷村。 证据二、《朱氏世德之碑》所记,朱元璋五世祖名朱仲八;四世祖朱伯六。《朱氏家乘》记,迁句容第一世名朱期昌,年二十四,生有三子,随宋高宗南渡,与妻王氏故后葬于阳明墩;其中二子朱南安生有五子,长子继先的孙子朱良(百七),为《朱氏家乘》第一主修。第三子名朱继业,生五子,名:操、筠、仲三(失考)、仲五(失考)。 “仲”字辈出现在南宋淳祐年间,“仲”字以下有百五、八六、朱良(百七)。 朱谱显示:朱期昌第四世孙有“仲”字辈,第五世孙有“百”字辈。这与朱元璋祖仲八、伯六辈分与生活时代完全吻合,由于当时人名与文字记载并不规范,朱伯六也作朱百六。按朱谱排列,朱元璋为朱期昌第九世孙。 证据三、《朱氏世德之碑》:“先祖初一公,困於役,遂弃田庐,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。”《朱氏家乘》记有洪武年间朱巷一支朱董家族在泗州的信息,朱董也为朱谱二修者,为朱巷十三世,按辈分排列泗州朱董的七世祖与朱初一为同辈人。在当时,朱氏极可能先后去了泗州几批人,朱初一前去实为投亲。谱另记,明正德二年(1507年),三修族谱时曾于泗州抄得序头,说明朱巷分支已扎根于此。 证据四、《朱氏家乘》为元朝大德元年朱良(百七)始修。谱记:洪武初年,朱良(百七)第四代孙“志仁、志贤”,旁支“志敬、志信”四位八九十岁年的老人,被“钦赐乡士,奉诏岁赐”给予很高的待遇,根据“仲、百”辈分推算,四位老人为朱元璋父辈。史料记载: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朱元璋来朱家巷寻亲。家谱记载至正十六年朱良(百七)五世孙朱邦理出生,洪武年间朱邦理被封武德将军。其子朱英洪武七年(1374年)生,讨贼有功,被封明威将军。朱邦理其兄朱邦乐封仪宾府正千户。按谱的辈分排行,朱邦乐、朱邦理比朱元璋晚一辈。 朱良(百七)支下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封赐,说明朱良(百七)属朱元璋最近的一支,极可能是朱佰(百)六兄弟或堂兄弟家。与朱良同时代的有一个朱八六,但其妻胡氏与朱碑介绍的陈氏有出入,朱八六父亲名朱行,没有“仲”几的附记,姑先存此,以鉴方家。 证据五、为佐证,据保存《朱氏家乘》的朱先生介绍,他们就是朱元璋族人,祖上居赤山朱巷村,祖辈相传,朱元璋做吴王来村寻亲后,朱氏族长怕日后变故,被株连九族,此后定下家规,不得相认。满清改朝换代,重续谱时,朱家“仲”公,多用“失考”隐去。 朱巷的老人说,听上辈讲,朱元璋来过朱巷,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时,村里去了二十多个人吃喜酒。村前原有个回龙庙,是朱氏为纪念真龙天子朱元璋回乡而建,满清时,改供为观音菩萨。《朱氏家乘》记有迁泗州的朱氏回葬朱巷回龙地的内容。 ——内容来源:江苏城市论坛百家号,朱家人网站编辑发布! |
端午节了,祝福悄然送至,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,家庭像香包一
新年好,虎年大吉!祝大家2022新春快乐、阖家欢乐、万事顺遂、平
万家邀明月、除夕话团圆!朱家人网站祝全球朱氏宗亲2022新春快乐
辞旧迎新、喜迎新年,祝全球朱氏宗亲2022年元旦节快乐,身体健康
祝全球朱氏宗亲新春快乐、平安吉祥、阖家欢乐、万事如意、牛年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