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考古资料显示,朱姓人的“朱”字,最早是指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——赤心木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描述:“朱,赤心木,松柏属。从木,一在其中。”在现代汉语中朱字的含义就是红色,是由赤心木引申而来的。 纵观远古史,人类在童年时代盛行各种图腾崇拜,这些远古的先民们,往往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氏族群体的神圣象征。生活在原始社会采集农业阶段的一支氏族群体,对他们周围生长的植物赤心木产生了依恋、亲切、敬畏、崇拜的神秘而深厚的特殊情感。他们把赤心木叫做朱木,并把它当作本氏族的图腾,因而形成“朱”氏族,这支氏族群体生活在中原地区今豫东一带,成为后世一部分朱姓的血缘先祖。 另一支氏族群体生活在山东邹县一带,从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发现,邾国、邾姓的“邾”,因而该氏族就是邾氏族。而邾国的“邾”字和今邹县的“邹”字,古时音近通假,所以战国时邾国又称邹国,今邹县即因此而来。今山东邹县一带还留有邾城、邾山(又名邾峰山)、邾(或洙)水。按古代姓氏书记载,当今朱姓的主源出自周代邾子国之后,是由“邾”字去邑(阝)旁改成朱姓。总之,有了邾氏族、邾山、邾水、邾国之名,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体,因此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,都是邾氏族的传人。 除上述外,朱姓有史可稽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支。 出自古天子朱襄之后 当我们按照上古史的演进轨迹去探索朱氏族时,我们发现了文献所记的最早朱地是古朱襄氏所居的朱。《路史·后纪》记载:“朱襄氏都于朱”。这里的“朱”地,典籍又写作“株”,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因此有“陈有株邑,盖朱襄之地”的记载。古陈国地,就在今河南淮阳一带,淮阳北柘城县有一座“朱襄氏墓”,相传久远。可见,朱襄氏应是最古老的崇拜赤心木,居于朱地的朱氏族成员。 传说朱襄氏最初是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部落酋长,后为古天子伏羲的大臣,是中国象形书契文字的发明创造者之一。伏羲去世后,他继任天子。当时气候不调,朱襄氏命臣下士达制作五弦瑟,以琴招阴气,才使阴阳调和,风调雨顺,人民安康。由于朱襄氏的杰出成就,人们便以朱襄之名来指称他所在的整个朱氏族。因此,就像轩辕、祝融、伏羲、神农一样,朱襄在远古时代既是人名又是氏族名,因而有的记载说朱襄氏是伏羲时人,《遁甲开山图》又说,他是伏羲、女娲之后的第14任“天子”。朱襄氏的部分后裔便以朱为姓,成为后世朱姓中最古老的一支。 出自帝尧之子丹朱之后 丹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和贤君尧的嫡嗣长子,姓祁,名朱。他的事迹见载于《尚书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山海经》等书。这些典籍有两种不同的记载。《尚书》上说他是一个荒淫贪逸,不仁不义的人。据说尧帝时洪水泛滥,人们以舟代车,但洪水退后,丹朱仍乘坐木船让人推着玩。因而没取得尧帝的信任,不仅没传位给他,还把他放逐到南方的丹水流域(今河南淅川县一带)去做诸侯。另一种说法是,丹朱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。他酷好下围棋,不大理会政事,当时正值氏族社会即将瓦解,以舜和益为首的东夷和其他氏族部落,正欲篡夺尧的帝位。于是,舜便在尧的面前诽谤丹朱,挑拨其父子关系,并把丹朱派到较远的南边丹水流域做诸侯。丹朱本名朱,因封于丹水,故号丹朱。 后来,舜把尧囚禁起来,逼尧让位,篡夺了尧的帝位。丹朱闻信,便联合南方的苗蛮起兵,反对舜继位。舜竟借尧之名,率中原之兵挥师南下,与丹朱、三苗联兵大战于丹水,结果丹朱及三苗势力被消灭,丹朱在丹水之战中阵亡,被葬在相州永定县东丹朱陵(今河南安阳东)。丹朱死后,其族人为逃避迫害而四处奔逃,有迁到河北、山东、湖南等地者,也有一部分留居河南,其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数支,如房氏、傅氏,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“朱“为氏,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——祁姓朱氏。丹朱后裔朱姓成员,有一支向我国西南迁徙,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(今湘西南宁远九嶷山一带)。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,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,成为今日朱姓大家族中的一支,祁姓朱氏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,实属不易。 出自舜臣朱虎之后 朱虎,又名伯虎,据文献记载,朱虎是帝喾高辛氏部落中一支氏族的首领,属于当时的八大才子,即所谓“八元”之一。大概朱虎即朱氏族的酋长,在帝喾时率本氏族加入以高辛氏为核心的中原部落联盟,并成为帝喾的大臣。但在尧继帝喾为天子后,朱虎隐逸山林,未受重用。到舜继承尧位之后,起用大批元老旧臣,朱虎又复出而重为大臣。《尚书·舜典》曾记载:舜帝任命伯益(即后来秦国嬴姓的始祖)为虞官,负责管理山泽草木鸟兽之事,又让朱虎和熊罴辅助他,当伯益的顾问。朱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。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,成为今日朱姓大家族中最古老的一支。 朱虎后裔的这一支朱姓,在中古以前曾产生过一批杰出人物,拥有一段较辉煌显盛的历史。它的最早的名人当推朱张。朱张姓朱,名张,字子弓,传说是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隐士。他的事迹今天虽已不可稽考,但在先秦时期却英名传遍华夏。故孔子把他列入七大逸民,而荀子把他比作孔子,可见其名声之大。此外,据有的氏书记载,齐国的朱毛、魏国人朱亥、汉代中邑侯朱进、鄢陵侯朱濞等,据说都是朱虎的后裔。 出自宋国微子启之后 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,子姓。周武王灭商后,实行“兴灭国、继绝世”的政策,把微子启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,以奉成汤之祀。最早记载朱姓为微子启之后的是东汉大学者蔡邕,他在《朱公叔鼎铭》中说:子姓朱氏的开姓始祖,是商王帝乙之孙、宋开国祖微子启之子,姓子名朱,史称公子朱。公子朱的子孙,以祖先名字为氏,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来历。 但关于子姓朱氏的发源,在姓氏学界又流传着另一种说法。认为并非公子朱之后以名为氏,而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支王族后裔,因避难改姓,易宋为朱氏。此说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人刘珍的《东观汉记》。书中说:“(朱)晖之先宋微子之后也,以国氏姓。周衰,诸侯灭宋,奔砀,易姓为朱”。意思是宋微子的后人有一支以国名宋字为姓,春秋时宋国灭亡后,这支宋姓王族逃到砀山(今江苏砀山县),改姓朱。这一说法还得到许多氏学经典的认同,如王应麟《姓氏急就篇》、张澍《姓氏寻源》,都从其说。 子姓朱氏到底是由宋改姓为朱,还是以公子朱之名为氏,抑或本有两支,已难以考究,但微子启的后代有朱氏,则为所有诸家所认同。这支子姓朱氏,发源于宋国,后迁徙于江苏砀山,然后再迁徙于河南宛县。一说自宋国迁至沛国郡相县,再自沛迁南阳宛县。到两汉时期,宛县朱氏显赫一时,并产生了尚书令朱晖、尚书朱穆祖孙等著名人物。此后经久不衰,直到唐、宋时,南阳一直都是朱姓著名的郡望。 出自邾国曹侠之后 朱姓主体源出邾国,其始祖为曹侠(又称邾侠),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曹姓朱氏。但是要真正理清朱姓血缘之根,还必须由曹侠再上溯探源。 《元和姓纂》说:“朱,颛顼之后。”《广韵》、《姓氏急就篇》、《姓氏寻源》等氏学典籍也都有同样的记载。至于各种朱氏谱牒,则更是众口一词地说朱姓源出颛顼高阳氏。 帝颛顼,号高阳,娶邹屠氏、腾隍氏,生了众多的子孙。腾隍氏生子称,称生老童,老童生吴回,吴回也被称为祝融氏。祝融氏不断裂变出众多分支,形成历史上著名的“祝融八姓”,曹姓便是“祝融八姓”中的一支。 曹姓的鼻祖晏安辅佐虞舜,为舜之臣,后因功被舜帝封于曹地,建立曹国,赐姓曹,所以曹姓是以国为姓。自公元前23世纪晏安封曹到公元前11世纪曹侠封邾,此间千余年的沧桑演变,经传正史记载缺乏,但《紫阳朱氏建安谱》明确记载了自晏安至曹侠有27世,且还详载了晏安以后六代远祖的名字,应该较为可信,也是目前所见最详细的邾国先祖世系。 公元前11世纪,周武王封曹侠于邾。从此,曹姓的主支便徙至山东半岛,继承了东夷邾氏族的图腾,并在此立土开基,建立了历史上的邾国。曹侠因封于邾,遂以封国为氏,又叫邾侠。 曹侠封邾时,率领他的曹姓族人同迁邾地,但当地土著邾氏族仍为主体。此后曹姓与土著邾氏族通过长期的融合,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——邾国民族。此即成为后世朱姓主体成员之一的曹姓朱氏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说:“朱氏,本邾也,姓曹。”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也说,“朱氏出自曹姓”。可见朱氏出自曹姓是确切无疑的。邾国之名,经传又写作邾娄,战国时才通称“邹”或“驺”,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,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,邾是正名,而邹、驺则是战国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。 邾侠开创的邾国,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,并衍生出小邾和滥国。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、邾氏、颜氏、邹氏、娄氏等姓的大始祖。邾国最初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,附属于邻邦鲁国。后经数代经营,到周宣王时,曾一度发展为东方的中等强国。当时是曹侠第七世孙朱颜在位,他将女儿嫁给鲁国国君鲁武公为妻,与鲁联姻,不断开拓疆土,并多次为周王室出力建功,得到周宣王的奖赏。后来,邾颜因干预鲁国内政,被周宣王诛杀。在历史上,除了曹侠所建邾子国外,另外还有一个小邾子国,它便是由邾国分离出而由邾友所建的郳国。据文献记载邾颜有个小儿子叫邾友,当年邾颜有功于周王室,于是周宣王封朱颜的小儿子邾友到郳(今山东滕州市)建立一个附庸小邾。后来郳国却逐渐发展并从邾国独立出来,成为一个新的小邾国,史称小邾国或小邾娄,又因国于郳国故地,所以也叫郳国。到春秋战国时期,邾与小邾国在大国强邻中苦求生存,勉强维持到战国末年,双双被楚国所灭。据文献记载,楚灭邾后,将亡国邾君及部分被俘王室成员强迫迁离邾国,徙迁到楚国内地的邾城(今湖北黄冈市)居住。邾城即因邾国移民此地而得名。邾国的族人为了纪念故国,纷纷以邾为姓,后又将邾字去“邑(阝)”字旁改为朱姓。 改姓、赐姓、冒姓而来的朱姓 中国历史上出于各种原因而改名变姓的事情经常发生,朱姓也不例外,而由他姓改为朱姓的亦成为朱姓人口的重要来源。 如胡人改汉姓,即反映了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大融合。南北朝时期,北魏孝文帝改革,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,这时期便有少数民族改姓朱氏。《广韵》、《元和姓纂》记载:“北方渴烛浑氏,后改为朱氏。” 当朱氏建立大明帝国,贵为中华国姓时,便有赐他姓为朱姓以示恩宠之举,赐姓朱氏有两类: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,借以笼络,以示怀柔。如赐蒙古族人托果齐为朱静。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,以示恩宠。如朱元璋赐义子李义忠、徐司马等为朱姓。如果说赐姓是朱姓鼎盛时期的标志,那么因避难而改姓他氏则反映了朱姓的衰落。当明末清初,为了逃避农民军和清王朝的追杀迫害,大批朱姓族人纷纷改姓埋名,有改姓林、宗、李、王、曹等姓的。从朱姓纷纷避祸改姓,可知明末清初朱姓的悲惨状况。 冒姓是一种传统甚至过时的说法。在传统观念中,子从父姓,天经地义,但也有因随母姓或过继给他人而改随继父姓的,甚至还有因攀附权贵而改从其姓的,传统姓氏学都称之为冒姓。如冒姓黄氏。树兹堂《金陵朱氏家谱》载,昆山朱氏朱辉,过继给姨父黄景辉为嗣,遂改姓黄氏。也有他姓冒朱氏。如范姓冒朱氏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,少年丧父,随母育于朱氏,遂冒姓朱,成名后恢复范姓。康姓冒朱氏。《旧五代史》载:梁太祖朱温养子朱友文,本姓康名勤,后攀附显贵,以朱温为父遂冒姓朱氏。 祖地 商丘市 商丘是源自微子启的朱姓发源地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是商民族的发祥地。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,颛顼、帝喾就曾在此建都。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在这里建立商朝,北宋时曾作为陪都。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给商丘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。 柘城县 柘城是源自朱襄氏的朱姓发源地,历史悠久,文化绵长。上古之时即为朱襄氏故居。夏称“株野”,至秦乃筑城置县,以邑有柘沟环流,乃称“柘县”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更名为“柘城县”,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),城池南迁,一直到今天。 安阳市 安阳是源自丹朱的朱姓发源地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,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是甲骨文的故乡、《周易》的发源地。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——甲骨文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——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。 ———来源:朱氏宗亲网编辑整理发布! |
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名叫宝庆驴友的文章《千年武冈
东山腰朱氏的渊源要追溯到明代鲁藩王,鲁王朱檀,明太祖朱元璋的
据考古资料显示,朱姓人的“朱”字,最早是指一种树心为红色
元、明、清时,句容县通德乡,也就是后来的石狮乡的朱家巷,是句
海盐朱氏世家英杰辈出,通过朱氏世家可以令人信服地折射出海盐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