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山腰朱氏家族史 东山腰村乃自然村,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东南1.5公里处,东山腰村东依三峰山,西邻薛河环绕而过,这里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,钟灵毓秀,是山城街道最大最古老的村庄之一,朱姓是此村第一大姓氏,朱氏族人,人丁兴旺,安居乐业,在村子的中部仍保留着一处明末清初的古宅,古宅一侧有一千年古槐树,枝茂叶盛,古槐屹立数百年见证了朱氏家族的繁荣昌盛,因朱氏族人在古槐处安家落户,也被称为“古槐朱氏”。古树旁有一亭子,名为槐科亭,朱家人为纪念先祖而建,古树下立有一石碑,碑文记载:公元1642年,清军进驻兖州,明太祖第十世孙,朱以治南迁,路遇三峰山西麓。在此古槐树下乘凉,歇马,见古槐枝盛叶茂,有巨龙腾飞之象,于是在此安家落户,从此隐居在此地。 大明鲁王后裔 东山腰朱氏的渊源要追溯到明代鲁藩王,鲁王朱檀,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,生母郭宁妃。洪武三年(1370年)二月十八日生,同年受封为鲁王,封地山东兖州。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就藩于兖州府(今属山东济宁)。同年升兖州为兖州府,领四州二十三县:济宁州,东平州,曹州,沂州;滋阳、邹县、峄县(今枣庄市)、曲阜、泗水、滕县、宁阳、汶上、阳谷、寿张、金乡、鱼台、嘉祥、东阿、平阴、单县、成武、曹县、定陶、巨野、郓城、郯城、费县。 朱檀生来受到命运的垂青,两个月大就被封为王。他好文能诗,谦恭下士,本来可以得到令名。可是他却误入歧途,服食金丹,毒发伤目,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。朱元璋对他的行为十分生气,谥为"荒"王。 朱檀虽然短寿,但他的独子鲁靖王朱肇辉却在位六十四年,后代人丁兴旺,共传十代,至明末国亡,一直在兖州府(今兖州)。明末监国的鲁王朱以海是其九世孙。 《明代兖州鲁王和王府》引《明史·忠义传》、《明季北略》记载:崇祯十五年(1642)十二月,清兵攻打兖州城。刚上任不久的兖州知府邓藩锡积极筹备防守,当时城内粮饷紧张,邓几次劝鲁王从府中大量的财富中拿出部分以激励军民共同抗敌,而鲁王朱以派竟宁死不肯。邓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和募集的有限财物激励将士,组织敢死队,趁黑夜从城墙上袭击清营,杀清兵千余人,但后来清兵收买城中内奸,终于城被攻破。邓藩锡及参议王维新、滋阳县知县郝芳声以及范淑泰兄弟被残杀。鲁王朱以派也自缢身亡。不久清兵退出兖州。山东巡抚向朝廷奏报了兖州战情,朝廷谥朱以派为安王。 据兖州丁家庄的皇家《牒谱》记载:“鲁王讳以派,自崇祯十五年……失城,王缢死,封子袭王职。子因战乱失城无葬,愿尽子道守孝葬父,于是兄与弟私将父王之灵柩运至兖州城西丁家庄东北二百步许安葬。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(1644年4月25日),李自成破京城,崇祯皇帝自尽殉国,明朝灭亡。鲁王府后裔因躲避清军捕杀、纷纷下乡隐居。 鲁王世表: 第一任 鲁荒王 朱檀 (1370年─1389年) 第六任 鲁恭王 朱颐坦 (1551年─1594年) 第九任 鲁肃王 朱寿镛 (1636年─1639年) 第十任 鲁安王 朱以派 (1640年─1642年) 第十一任 鲁监国 朱以海 (1644年─1662年) 第十二任 鲁世子 朱弘柙 (朱以海长子 ) 第十三任 鲁王 朱弘桓 (1662年后─1683年) 自朱檀始,共传十代十三任鲁王,前后延续达283年,贯穿整个明代。 关于在位仅仅三年,又死于清兵攻占兖州的鲁安王朱以派,没能像前十一位鲁王那样安葬在已建好的王陵里。那么,朱以派在位期间是否开始营建自己的王陵呢?在位短短的三年里,就遇突发事件死去。如果已营建王陵,这浩大的工程这么短时间能建完吗?滕州市东郭镇境内的莲青山古墓,自2003年冬至今被各方人士关注,大家作了一些探讨、考证。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,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发掘,清楚显露出14×14米、深8米的墓圹,墓圹西侧是砖券窑洞式高2.4米,宽2.1米,长3.6米像似一个简易小墓室,发掘时发现,墓室门用多块方木排列封堵.该墓虽被盗过,但也没发现遗留的尸骨和残木棺碎片,墓室空空,出土的6个陶俑也是在墓室上方的土层里。综合分析,该墓并没使用过。 滕州莲青山明王陵遗址 2004年,滕州文化局邀集省考古专家,邹城市荒王陵的领导以及滕州市的历史研究者、爱好者等,举行了“莲青山大墓发掘研讨座谈会”。大家比较统一的意见:该墓是明代一个未建完的王陵,多数人认为是明代末期未完工的王陵。理由是:1、墓圹内未建较规格的墓室;2、散落在地面上的半块、整块城墙青砖并不是很多,而且仍散落在原地,在陵区并没发现大型建筑坍塌的砖、瓦残片,琉璃瓦片基本没有。去过莲青山的人都会感受到,这里的自然风景独特、幽静,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。东、西、北三面都是层叠的高山,没有进出山的路,南面通往王陵山路崎岖不平。因此,可以认为当地群众上山背砖回家使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。3、正因王陵因故未建成、没埋葬使用,所以明、清《滕县志》,《兖州府志》均没有记载是合情合理的。 明代末期的安王朱以派在位三年,那么未完工的莲青山明王陵是为鲁王朱以派而建的可能性很大。由于清军攻占兖州,朱以派自缢身亡,因此,没能葬入为他营建的王陵。 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明代古墓群 东山腰朱氏辈分字:肇泰阳当健,观颐寿以弘,振举希兼达,康庄遇(玉)本宁(平),明(民)历福能德,山来洞有仙,识远文法宪,化成万里天。 东山腰村《朱氏族谱》 东山腰村古遗址 |
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名叫宝庆驴友的文章《千年武冈
东山腰朱氏的渊源要追溯到明代鲁藩王,鲁王朱檀,明太祖朱元璋的
据考古资料显示,朱姓人的“朱”字,最早是指一种树心为红色
元、明、清时,句容县通德乡,也就是后来的石狮乡的朱家巷,是句
海盐朱氏世家英杰辈出,通过朱氏世家可以令人信服地折射出海盐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