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 发表于 2017-9-16 21:41:06

明代朱氏:文武兼备朱廷焕

文武兼备朱廷焕   朱廷焕,字衷白,明代单县人。其祖上乃当地有名的豪绅,家境富饶。他本人不但是抗清名将,还是在我国有一定历史地位的学者。  明末殉国、被清帝国封为烈愍,被后人称为文武兼才的朱廷焕。据说他的高祖初来单时,担着挑子游走四方,帮民锔缸锔碗。晚上空闲时习文,但一生不进科场,无意于仕途。后稍有积蓄便购置一些田产。定居于十里铺李楼,朱廷焕的曾主、祖父继承其祖德朝耕暮读,到了其父辈朱王佐即小有名气,四邻八乡无不知其名,一些大小公益事却其不可。其母崔氏更是一位贤良、淑慧的家庭主妇,大有孟母之风范。大名万历29年12月11日朱廷焕降生于这个家庭,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耕读为业,受到的熏陶是忠孝处事。   朱廷焕崇祯七年考中进士,后任工部主事,主持杭州政务。因颇有政绩,升任郎中、泸州府知府。母丧后,他辞官在家守丧,期满补任大名府知府。崇祯十五年十一月,清兵围困大名,大名城内人心惶惶,百姓争相出逃。朱廷焕亲自带领官员和士兵安抚百姓,城内人心很快得到稳定。大名城城墙坚固高大,城河宽深,易守难攻。朱廷焕凭借这些有利条件,周密部署,命令军队严防死守,打退了清军多次进攻。清军见屡攻不克,调来火炮轰城,很快城内一片火海,城墙也被炸 开几个豁口。清军趁机组织了一次规模最大的冲锋,万余清兵搭上浮 桥,从豁口里往城里冲去。在这万分 危急的时刻,朱廷焕迅速组织敢死队,前面的兵士挥舞刀枪与敌人肉 搏,后面有弓箭手埋伏,对冲过来的 清兵,皆射杀之。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,终于打退了清军的进攻,胜利地 保卫了大名。朝廷为表彰朱廷焕的战功,升任他为顺广兵备道、大名城百姓奋力挽留,遂朝廷改封为大名兵备道道台兼按察司副使。   由于明朝后期腐败,民不聊生,官逼民反,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义军四起,明朝内忧外患并起,其命运已在风雨飘摇之中。朱廷焕在向父亲写的家书中感叹道:“男生不辰,适逢危难。唯溅血城头,以报君父耳。”崇祯十七年三月,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围攻大名。刘宗敏遣人持名片劝降,朱廷焕扯碎名片,将来使斩首,亲率官兵守城。刘宗敏大怒,调集百门大炮,用密集的炮火轰击城墙及上面的守军,守军伤亡惨重,但在朱廷焕的严防死守之下,大名仍然没被攻破。刘宗敏见硬攻难以取胜,遂派人策反朱廷焕的部下。朱廷焕的一个部将因防守不力,遭朱廷焕的严厉斥责,部将不满,在刘宗敏的策反下,投降了刘宗敏。当天夜里,该部下趁朱廷焕不备,偷开城门,农民义军攻入城内,城破,朱廷焕被捉。刘宗敏亲来劝降,朱廷焕拒降,大骂不止,遂被杀。清修《明史》,朱廷焕被列为名臣。   朱廷焕文武兼备,每到一任,非常重视对当地风俗的研究,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建树。他在杭州任职期间,读宋末周密著述的《武林旧事》,感到该书虽然记述了宋南渡后百二十年的典故及风俗,但多有漏缺。遂复采 《西湖志》、《鹤林玉露》、《容斋随笔》、《辍耕录》、《癸辛杂志》诸书,补缀其阙,编成《增补武林旧事》一书,共八卷。共增补《睿藻》、《恩泽》、《开垆》、《故都宫殿》、《湖产》、《灾异》六门,一百五十四则,成为今人研究宋代以来古代风俗的一部重要著作。特别是书中对钱塘潮的著述,至今仍时常被人引用。   朱廷焕是单县豪绅朱家的代表人物,其后人虽然也做官,但历史地位相差远矣。当地人了解其事迹的不多,反倒是后人修的朱家牌坊,远近闻名。

admin 发表于 2017-9-16 21:48:20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忠孝堂来历

      明崇祯17年,即公元1644年3月,刘宗敏率大兵直逼京师,当抵达大名时,兵围大名城,廷焕公率大名百姓奋力护城,身为明朝臣、宁死不屈、不卖国求荣,但刘宗敏兵势强大、寡不敌众,廷焕公决定殉国,但想到单县家中尚有年逾七旬的父亲,不能尽孝,固提笔写血书一封安慰父亲,并托付二位兄弟代为尽孝,照顾好老父亲,血书写好后派快马冲出重围,送往单县家中,3月初6,城破殉国,年仅44岁,后清兵入主中原,康熙帝下江南路过单县见到血书后,大为赞叹,赠匾一块,上书《忠孝世家》,忠孝堂堂号由此而来。

朱你好运 发表于 2021-11-22 07:16:12

朱廷下面的辈分是?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明代朱氏:文武兼备朱廷焕